华夏艺术网欢迎您!服务热线: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许燕:我们时代的人格力量

2020-05-11 09:50:51      来源:新华网

文/《成为更好的自己》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许燕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是对人们产生普遍影响的社会环境,特别是重大社会事件。这次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就凸显大时代的典型特征,其冲击力改变了我们人类的生活方式,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会留下刻骨铭心的时代印记。

  大时代也会对我们的人格产生直接的冲击与挑战,很多人格心理学家们都是被大时代洗礼过的人,例如,弗洛伊德、弗拉姆、霍尼等,他们经历过世界大战、大工业革命,因此对人心理、特别是人性的解读更深刻、更具有启迪性。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女性人格心理学家卡伦·霍尼写过一本畅销书《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她在书中描述了刚进入工业化社会时人类是不适应的,面对这样的时代进步与社会变迁,人类出现了普遍性社会焦虑。由此,社会焦虑成为了现代人的主要特征。

  大时代是对人格力量的检验,在时代的冲力下,会出现人格分化:有人的力量被激发,表现出热情、担当、无畏、英勇,甚至悲壮,但非蛮力;有人的力量被消耗,变得恐惧、退缩、漠然、消沉,甚至自毁。

 

《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大时代的英雄人格

  最近一个时期,英雄一词被使用的很多。这说明了一个现象:大时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大时代会彰显出具有人格力量的人,让他们脱颖而出。大时代具有大浪淘沙的净化作用,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现象:

  有人做善事,出现了那么多逆行者;有人做恶事,发国难财;尽显人性的善恶。4.2万余名援鄂医护人员中,2/3是女性,90后占三成,但是她们却扛起了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职业使命与誓言支撑起她们的职业人格,让他们能够战胜恐惧与焦虑,特别是在国与家中,毅然选择了国。还有,在疫情面前,有人悲冷消沉;有人却作为志愿者积极投身于抗疫之中,例如快递小哥、雨衣妹妹等。这些逆行者们都被称之为英雄。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英雄很高尚,但是他们很平民。

  人们经常说:时势造英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他们之前多是一些普通人、平凡百姓。这些抗疫英雄与地位无关,与岗位无关,有钟南山、陈薇、张文宏等院士和专家;也有武汉顺丰快递小哥汪勇、逆行进入武汉的成都“雨衣妹妹”刘仙等大量志愿者;还有很多自觉卑微的奉献者,那些没有上英雄榜的医院清洁工和环卫工人,等等。他们将自己锚定在各自的岗位上,投射出他们的心灵光彩与人格魅力,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感动和敬仰。

  英雄人格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平凡中的伟大。英雄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这次抗疫打的是一场人民战争,有前方,有后方。如果没有一线医护群体,没有人民警察群体,没有环卫工人群体,没有制造与建筑工人群体,没有科研技术群体,没有公务员群体,没有基层的社区服务人员,没有教师群体,没有替前方年轻人照顾家庭孩子的老人们,等等,我们就不会看到今天的局面。每个人在这场战役中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体现出人类的人性之光。

  成就自己是做人的第一步,我们要先成就自己,才能惠及别人。“成就自己”不是一句心灵鸡汤,而是一个自我激励的座右铭。快递小哥和“雨衣妹妹”,很多事情可以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可以选择不去做,但是他们做了。这就体现出他们的人格力量,他们是一群有担当、具有责任感的人,国家危难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以一己之力并带领团队助力一线的医护人员。

  这些志愿者们因为先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才有能力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和他人,贡献社会。钟南山等科学家们,因其高超的专业成就,才能迅速判断疫情,做出科学决策,成为大家信服的抗疫专家。每一位平凡的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支撑起大家的抗疫信心。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个世界一定会美好。

  成就自己是不可回避的人生信念。有人会说:我没那么高尚,也没那么努力,我没有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动力。其实,马斯洛认为:人人都具有朝向自我实现的天然趋向。这种推人向上的动力就存在你的身上,无论你承认不承认,这种人生信念都在那里,支配着你的思与行。无论你是奋斗者还是佛系青年,“成为更好的自己”一直会伴随着你,有时激励着你,有时困扰着你。就看你是否有动力启动它。

  我记得我们上大学时曾经有一次人生大讨论。1980年《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一封署名潘晓的来信,题目是《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随即展开了一场震动全国的“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大讨论。1996年《中国青年》杂志又展开了一次人生观讨论,题目是《我不停地奋斗,为什么成功却离我越来越远?》。不同时代的年轻人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为这是不可回避的人生问题。

  人格心理学就是回答人生问题的学科:我们不能成为人生的消费者,我们更应该成为人生的建设者。

  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是心灵鸡汤,是一种不可回避的人生信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关于人生意义那段著名的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激励了我们这一代77、78级大学生。

  有人会说:我不想生活在大时代里。但是,世间没有世外桃源,个体无法决定大时代对人们的影响,但是大时代可以决定你。只有增强个人实力,才能在大时代中生存。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更好,正如萨特所说:“我们就是我们的选择!”“更好”是一个过程的进程点,还有下一站。“最好”才是终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无数个“更好”,你要找到你平常中的“更好”。

  “更好”的特征:它不是自私的,是向社会延伸的自我,是社会功能完好的人。就拿这次疫情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更好”。援鄂医生在“让他活下去”的信念支撑下去拯救垂危病人的生命,就是他们的“更好”;一线护士离开家庭,耐心照顾病人,唱歌跳舞安慰病人,就是她们的“更好”;环卫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清理污染物,就是他们的“更好”;公安警察保证社会秩序安定,就是他们的“更好”;建筑工人用十天建造一个医院,就是他们的“更好”;科研人员研究病毒,研制疫苗,就是他们的“更好”;基层公务员服务好社区居民,就是他们的“更好”;各级教师教好每一节课,就是他们的“更好”。

  大时代,会激发出人们的人格力量,努力奉献社会,惠及他人与国家。大时代,让平凡人成为英雄。英雄不是胜利者的独享,英雄是人民的称号。

  二、解读世界,折射出你的人生框架

  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常常会去解读世界中的人和事。如何解读世界会折射出你的人生框架。

  面对大时代,会引发我们人类的思考。疫情期间,我们不停地去翻看手机,搜索关于疫情的信息,了解媒体的各种解读。但是,不同人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如何解读世界,会折射出你的人生框架,这个人生框架,就是你的人格。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有人会以积极的、直接的方式表达,例如,我不可枉费时光,要实现我的人生目标,成为一个对社会更有意义的人。有人会以消极的、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见到别人的好,我会嫉妒,我会自卑,我会自责。反观自己的表达方式,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的人格。

  特别是,如何解读人生挫折,会折射出你的人生态度。正如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一句话:“应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能说明一个人如何定义生活的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留给我们太多杂色的记忆,有恐慌,有无助,有悲壮,也有力量,有奉献,有感动,每一种记忆都是我们的真实感受。但是,一位医生推着病重的老人看夕阳的照片,感动了很多人。这张照片显现出一种积极的力量:在阴霾下我们更有对阳光的向往。然而,每个人对人生挫折的解读可能是不同的,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有积极的充满力量感的解读,有消极无助的解读,也有愤世嫉俗的解读,反映出人们不同的世界观。如果一个人到处看到的是灰色,说明他内心充满了消极情绪,遇到事情总会偏向于消极的解读。

  正如我们在书中所说:不是所有的人生不幸都会造成苦难与失败,关键是看“不幸”落在哪种人生框架中。疫情的记忆或体验给我们带来彻骨的伤痛,但是,走出伤痛的武汉人又为这个城市展现出新的生机。我们钦佩武汉人的群体人格,他们具有非常强的心理复原力。

  不要让黑暗挡住我们的光芒,是人格心理学给大家传递的生活态度。这次我们大家有机会亲历大时代下的中国,看到武汉人民、中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共抗疫情艰苦历程,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力量。

  三、每个人的人生都自带理论

  为什么不同人的人格建构不一样?因为人格建设的主体是你自己。

  我们的人格是需要建设的,由谁来建设,早期是父母,因为那时是你人格处于未成熟的状态;长大后是你自己,因为你要造就成熟人格。一个人是否成为自己人格的设计者与建设者,这标志着你的成熟度。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自带理论,那是你自己建构起来的人生框架。在“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有建设性力量和破坏性的力量”,所以,我们有成就,也有坎坷。有光明人格,也有暗黑人格。

  环境影响着人格,人格决定着命运。因为人格不同,所以人们对环境、事件、生活的解读不同,引致人生路径的选择也不同,最终导致命运的殊途。性格就是这样决定命运的。

  人生建设有一个重要原则——你是你人格的设计师与建设者,每个人都有自我建设的力量。正如人格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我们自己要为我们所能达到的人格发展水平负责。”不要抱怨生不逢时,也无需杞人忧天,健康的人格可以对人生的伤痛进行解码与消码。

  因此,人格建设是有方向性的:积极向上的人格是建立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基础上的,损人利自不是人格建设的内容。成就自己,需要建设的是光明人格。如果一个人心里有光明,他的人生就不会黑暗!

 
战略合作机构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江苏散文网 连云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友情链接
江苏省文化厅 江苏文艺网 江苏作家网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联 教育部 文化部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