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艺术网欢迎您!服务热线: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中国艺术报》:文艺界代表委员热议开局“十四五”—— 向文化强国进军 开启文艺发展新征程

2021-03-11 10:51:17      来源:中国艺术报

“十四五”开局之年,文艺何为?文艺界代表委员在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后,都表示“非常振奋”“非常激动”。“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今后五年的工作做什么、怎么做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看到了光明的前景、未来的希望,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要想人民所想、思人民所思,继承和发扬好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好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努力工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骆芃芃说。

备受关注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查。文艺界代表委员认为,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三新”主线贯穿全文,鲜明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发展新文化业态和新文化供给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把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锁定在2035年,这是一个充满高度文化自信的发展目标。在一个14亿人口大国建成文化强国,目标宏伟,任务艰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认为,文化强国的“强”体现在多方面,比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兴盛,中华民族精神力量更加强大,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文化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无论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还是文艺精品的打造和高品质文化产品、服务的供给;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还是新文化业态、新文化供给,都必须实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统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定向,重在建设,以立为本,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在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实现文化强国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5 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让艺术搭上5G的“快车”,也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作曲家关峡建议,建立国家级舞台艺术的公益性传播平台,确立世界一流录播标准体系,用新科技、新视听增加沉浸式艺术美感体验。“我国已进入5G时代,我们应采用现行成熟的播出技术标准,如4 K超高清、5.1环绕立体声技术等。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多样化拓展创作题材,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守正创新,将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推出更多精品佳作。”他强调,要特别重视培养导播、摄像、现场录音方面的高端人才;加强国有院团从创作到演出过程中完备的数据库建设,完善演出剧场或音乐厅高质量的摄录一体的设备支撑,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速度和要求。

塑造国家形象,推进文化走出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电影智库秘书长侯光明表示,电影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展示中华民族魅力、塑造国家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十四五”期间,中国电影管理者和从业者要致力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发展电影事业,实施电影公共服务战略;二是发展电影产业,实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国家层面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三是发展电影艺术,实施文化弘扬战略,以内容为导向,打造“中国电影学派”;四是发展电影技术,实施电影科技战略;五是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动态评价机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统筹规划部主任吕逸涛表示,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文艺工作者,将继续扎实推进文化节目创新,既要从优秀文化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创意资源,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吸收精神力量,也要借力新技术、新媒介和新形式,不断探索优秀文化融入人民生活的新方式、新路径。要深耕现有的《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衣尚中国》等品牌节目的内容制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探索更多节目模式走出去的可能。同时,要拓展创新节目的领域,更多地挖掘文化创新节目品类,不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统文化传承从观众做起

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门类,在新的发展阶段,它的传承与传播依然是代表委员非常关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剧协副主席沈铁梅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艺术是以团队来进行承传,需要传承链的支持,所以应完善它的保护体系,要扩大艺术院团的人才队伍、扶持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中国戏曲艺术具有系统的文化体系,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人的美学观、思想观以及人文价值,但由于方言逐渐流失,戏曲的传播也遇到危机,建设中国戏曲博物馆是当务之急,需要把遗失的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在博物馆里进行展示,让年轻人走进戏曲博物馆。同时,传统戏曲艺术要走进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进行推广宣传传播,把中国戏曲美学的内容纳入教育体系中。

全国政协委员、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副团长刘莉沙说,河北梆子是一个古老的剧种,承载着民族历史和地方文化传统,与燕赵大地上人民的生活、思想、情感息息相关,在传承好这门艺术的前提下,还要在提升其公益性、传播力上进行开拓,特别是探索河北梆子如何与互联网相结合,让它下可以接泥土,上可以接云端,培育青年观众,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除了传承剧目和技艺,保护人才也是河北梆子亟待加强的一个方面,要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新学员来到团里,编制、待遇等难以解决,我们要为青年演员不断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生活有保障,工作有信心,才能静下心来,多钻研艺术。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澄表示,应全方位加强演员、作曲、乐队等各方面的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苗子来接上班。此外,在惠民演出过程中,希望能够从省级、市级乃至乡镇层面,加大小剧场建设,来配合低票价演出模式。

积极回应新的时代命题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这个新征程不仅是全社会的新征程,也是文学的新征程。”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蒋胜男认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这给互联网文学创作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和新的方向。网络作者如何在新时代有所作为,创作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学,用文字去影响读者,进而为社会作出有意义的推进,这是每个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还要传播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走出去,让中国声音走出去,让中国的文化和理念走出去。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廖华歌从文艺队伍的自身建设谈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且具有特殊人文效能的文学艺术,其繁荣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盛的标志,文艺队伍更是一支重要而关键的力量。文学艺术和各项工作一样,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努力做到与时代同行,以人民为中心,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不断创新突破,像柳青扎根皇甫村14年创作出《创业史》那样,真正扑下身子,扎扎实实深入生活,用心抵达生活深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时代赋予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争取写出更多更好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记者集体采写)

 

战略合作机构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江苏散文网 连云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友情链接
江苏省文化厅 江苏文艺网 江苏作家网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联 教育部 文化部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