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艺术网欢迎您!服务热线: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共话文化强国—— 凝聚全民力量 赓续中华文脉

2021-03-11 10:52:4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李婧璇 孙海悦 郝天韵 尹琨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方向已明,时间已定。文化工作者如何作为?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为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立足根基 坚定文化自信

“在抗疫斗争中,文化展现出强大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韩永进认为,文化服务开辟新路径,助力疫情防控,充分展现了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入理解和高度认同。”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林阳看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新时代的要求。”在他看来,今天,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求发展到美好生活需要,“因此,文化建设也要提高层次,肩负起更多的使命”。

“中国要成为一个文化强国,必须发挥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要使人感觉到我们的文化有吸引力,愿意与我们交往、交流、交融,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丁元竹谈道,这句话前三句说的是文化自觉,“天下大同”则指的是文化自信,“把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文化强国建设非常重要。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推动文明之间的交流、交往和交融,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在建设文化强国中重视发挥文献典籍的力量,要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韩永进表示,典籍镌刻着中国之精神、民族之灵魂,“是破解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发展的精神密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此外,他还建议加强建成文化强国的理论研究,在国家文化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文化强国指标体系考核。

与时俱进 适应数字时代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更好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以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更快提升全民族文化自信。”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建议,“将更多的文化资源搬到线上,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实现数据化,夯实虚拟空间中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在郭媛媛看来,要用好数字技术,让VR、AR、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创意、创新,使历史得以当下化,使精神得以拟像化,使静态文物得以动态化,使旧有文化资源得以创新化,使当下现实得以虚拟化,“以生产出高品质、社会需要的数字内容产品”。

《国家宝藏》衍生出了线下“国宝音乐会”“国家宝藏·挖藕季”等诸多节目形式,《衣尚中国》系列文创产品已经在“总台文创”天猫旗舰店销售……

“事实上,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我们已经不止于打造一档档文化节目,而是将它们运营为一个个有号召力和引领力的文化IP。”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导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统筹规划部主任吕逸涛表示,这些积极的尝试,持续提升着观众们的审美体验、文化体验、社交体验、场景体验。“未来,我们还会尝试更多的与大屏节目融合的新媒体产品,以及更多的文化、文艺IP,去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

“我们要做到的是让文化、文艺去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在吕逸涛看来,要抓住数字时代“碎片化”“快餐化”传播的“导读”功能,使得“碎片化传播”成为“兴趣的入口”,“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去深入探索文化的魅力”。

多管齐下 共促共建大众文化

“我们对于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搞文化建设就是盖房子、配设备,对于人员的配置关注不够。”丁元竹认为,“只有把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配置起来,开发出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让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文化,才能够真正成为大众的文化。”

“夯实大众文化基础,公共文化服务要提质增效。”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别必亮认为,关键点在于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普及性文化产品占领市场,压缩“三俗”产品的生存空间。“做好主题出版和精品出版,避免同质化出版和短期化行为,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奉献给读者。此外,还要用高端文化引领时代,增强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增进公信力、影响力。”

“希望有更多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表示,像作家柳青那样,跟百姓生活在一起,这样才能知道他们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才能写出他们看得懂的作品。“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来凝聚力量,为国家和民族积淀文脉。”

“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这是一项非常大的体系工程,尤其是基层文化构建更需国家建设与投入。”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近期在江浙地区基层进行调研时发现,当地的基层文化中心在保障老百姓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文化中心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无法发挥效用,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扶持”。

“总体来看,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优势,双方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共同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刘家成建议,可以从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方面入手,利用市场机制把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充分盘活,设立保障基金对文化企业施以援手,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强大的企业为基础壮大文化产业。

战略合作机构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江苏散文网 连云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友情链接
江苏省文化厅 江苏文艺网 江苏作家网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联 教育部 文化部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