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艺术网欢迎您!服务热线: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文艺报》:艺术院校应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2021-03-11 10:55:13      来源:文艺报 | 冯远征

党中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指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认为,文化事业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文化艺术人才。特别是对照“远景目标”,青年文化艺术人才的发展建设更加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决定性因素。因此,这些年来,我越发关注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建设。

我在实际工作中,越发感到艺术院校毕业生的人数虽然增多了,但其在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基本功方面不如从前。以北京人艺为例,近年的表演应届生招考工作遇到瓶颈,在业务能力上符合北京人艺录取标准的应届生较之过去越来越少;即便录取,之后也需要进行大量的专业训练,才能达到真正的“北京人艺标准”,我们不得不在招生录取后继续开设“台词课”“表演课”等基础教学,训练青年演员的基本功。

近年来这种情况愈发明显,我认为原因有几点:一是师资力量与扩招后的学生体量不匹配,从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有所欠缺。特别是表演专业,其实是一个很需要“一对一”面授的专业,“人均师资量”是一个关键概念,它决定了一个学生究竟能够接受多少有效的指导。二是艺术院校的扩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源门槛降低,有的学生基础条件不足,难以通过后期教学弥补,造成了毕业后能力难以达标。三是在校期间的教学安排,实践占比不足,学生缺少足够的舞台或剧组实践机会,不利于应用能力的提升。四是学生群体普遍年轻,价值观尚未定型,容易被名利吸引,有的学生追求“一夜成名”,将四年学生生涯作为踏入所谓“娱乐圈”的跳板,忽视了脚踏实地提升业务能力;有的学生没有把从事文艺工作作为终身事业,入学后感到存在心理落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转行,造成人才流失。

我建议:一、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以演员及相关专业为主体的专业艺术院校应进一步明确定位,要与综合类院校中的艺术专业有所区分。前者要以培养高级专业技术型艺术人才为核心,而后者更倾向于艺术普及教育。我建议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在招生方面适当减量,综合类高校中的艺术专业在招生方面适当增量,以此平衡艺术生的报考和录取分布。进而能够更加突出艺术院校的专业性,特别是其中的重点专业,要坚持生源录取标准,在“精细”上下功夫,切实培养一批基础扎实、有能力、有潜力的艺术人才。二、要把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与“艺德”培养结合起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名利观,更加专注于提升和训练基本功和业务能力。可考虑广泛邀请德艺双馨艺术家在“做人做艺”方面进行授课或讲座,培养学生踏实刻苦、精益求精的艺术品格。三、加强专业教师自身建设。一方面,在扩招的情况下应同步补充师资力量,坚持小班教学,确保每名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专业指导。另一方面,在本科教学阶段配套完善客座讲师制度,让更多更好的校外师资力量惠及本科学生的基础教学。四、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授课体系,鼓励艺术院校与专业院团等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对口联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创作、实践机会,开拓视野,提升技能应用能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
 


战略合作机构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江苏散文网 连云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友情链接
江苏省文化厅 江苏文艺网 江苏作家网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联 教育部 文化部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